原创 又是疲劳驾驶?6人挤一车!武汉网约车高架失控,油门卡死,乘客逃生画面曝光

作者:147小编 时间:2025-03-19 阅读数:3 +人阅读

又是疲劳驾驶?武汉网约车事故细节曝光:超载撞车,乘客视角视频流出!

“道路千万条,安全第一条”。

这句话听过吧?

可偏偏有人不当回事。

马上就过年了,谁不想平平安安回家?

可就是有人为了几个钱,把命都给豁出去了。

2024年12月29日,武汉。

凛冬的寒意还未完全褪去,清晨的薄雾笼罩着这座英雄的城市。

一辆黑色的新能源网约车,像一只失控的野兽,在江夏区至武汉站西进站口附近的高架上疯狂地咆哮着。

最终,它像一匹脱缰的野马,一头撞上了冰冷的防护栏。

巨大的冲击力让车身瞬间扭曲变形,前引擎盖几乎被完全截断,现场一片狼藉,惨不忍睹。

围观的人群中,有人惊恐地捂住了嘴巴,有人则慌忙掏出手机拨打着救援电话。

一位目击者后来回忆说:“太惨了,当时就看到有人被抬了出来,不知道伤得怎么样。”

他的声音里还带着一丝颤抖。

另一位参与救援的目击者描述,他和同事合力将车内人员救出,当时情况紧急,根本来不及多想。

从当时车内乘客手机记录下的最后时刻来看,事故发生前,这辆网约车就像一只被激怒的公牛,司机疯狂地按着喇叭,不断地超越前方的车辆。

突然,一声巨响,画面戛然而止。

这,也许是人生中最后一条视频了。

随着事故调查的深入,这辆“疯狂网约车”背后的故事也逐渐浮出水面。

让人震惊的是,这名司机竟然没有取得网约车运输证,涉嫌非法运营。

更可怕的是,这辆车当时还超载了,车上坐着4名成人和1名未成年人。

进一步的信息让人触目惊心。

这个订单的金额高达240元,司机抢单的时间是凌晨3点40分,预约出发时间却是9点55分。

这意味着什么?

意味着司机为了这个高额订单,很可能一夜没睡。

而根据平台数据显示,这位司机在近10天的时间里,几乎每天都处于超负荷驾驶的状态。

其中,17号和22号的在线接单时间竟然高达23小时,还有多日的在线时长超过16小时。

这简直是在玩命啊!

更让人细思极恐的是,一位知情人士透露,事发前,这辆网约车曾在高架上与其他车辆发生了碰擦,导致电门卡死,车辆无法制动。

最终,失控的车辆撞上了防护栏,酿成了这场悲剧。

这起事故一经曝光,立即在网上引发了轩然大波。

有人谴责司机的疯狂行为,有人质疑平台的监管漏洞,也有人对无辜的乘客表示同情。

其实早在2019年,深圳也曾发生过一起类似的“夺命网约车”事件。

当时也是一辆超载的网约车,在高速上发生了车祸,造成了车上人员伤亡。

当时就有人说,这是“滴血”的教训。

可几年过去了,悲剧还是发生了。

这不禁让人想问,这些网约车平台,难道就真的没有一点责任吗?

他们每天号称有多少多少用户,有多少多少司机,可他们真的关心过这些人的安全吗?

他们只知道,流量,赚钱。

人命,在他们眼里,只是一个数字而已。

这件事情,也再次将网约车行业的乱象推到了风口浪尖。

非法运营、疲劳驾驶、超载行驶……这些问题,就像一颗颗定时炸弹,随时都可能引爆。

而这起事故中,司机无疑要承担主要责任。

无证驾驶、超载、疲劳驾驶,这些都是严重的违法行为。

他不仅要面临法律的制裁,还要承担巨额的赔偿责任。

而他背后的人,也必将受到严惩。

而那些平台呢?

他们难道就真的可以置身事外吗?

他们对司机资质审核不严,对司机的疲劳驾驶行为视而不见,对乘客的安全保障义务形同虚设。

平台难道不应该反思?

他们所谓的“科技改变出行”,难道就是以牺牲乘客的生命安全为代价吗?

血的教训再次告诉我们,安全无小事,生命大于天。

不要为了几个臭钱,拿命去拼。

出行一定要选择正规的交通工具,不要贪图便宜乘坐黑车。

司机更要遵守交通规则,不要超载,不要疲劳驾驶。

而平台,更应该加强监管,从源头上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。

安全才是最大的红利。

希望这次的悲剧,能够唤醒更多人的安全意识。

不要让这样的悲剧,再次上演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css button

去购买同款透视

安卓透视科技

苹果透视辅助

标签:

科技与狠活

当你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,就要去奋斗!